职业与健康杂志

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七年制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

时间:2023-07-03 10:54:07

七年制诊断学教学改革的目的七年制医学生,毕业后需提交医学硕士毕业论文并达到医学硕士水平,同时要求七年制毕业生应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七年制医学生入学时均具有较高的理科及外语基础,并且学生的视野宽阔,知识面广。以往七年制的临床教学沿用传统的五年制诊断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七年制学生学习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临床医疗教学过程中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几年来的应用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七年制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七年制学生的临床理论水平和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使七年制总体教学质量有根本的改善。另外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的启动与应用,也从根本上改变诊断学传统的授课、实习模式,从而带动其他轨道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步伐,为医学院校的诊断学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生机,进而也可以提高临床医学教育尤其是内科系统医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

  方法.

  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内科学教研室设立了七年制诊断学教学管理委员会,由教研室主任任诊断学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其组织、建立符合要求的七年制诊断学教学年度整体规划制度,及时发现七年制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再由其他委员制定详细的'改革方案,最后由委员会集体讨论、修改并通过、实施。

  学年结束后由教学管理委员会对全学年的教学情况进行汇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下学年的整体诊断学教学预案。

  内科学教研室每个学期更新七年制教师档案,根据各个三级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遴选授课教师及实习教师。理论教学的教师要求必须是高级职称并有10年以上教龄、英语达到四会,并要求教师具备多媒体制作能力、高水平体格检查手法和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实习教师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及英语四会。

  授课手段更新应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二级学科(内科学教研室)的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网络教学,现在内科学教研室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诊断学网络教学软件,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势必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我们已经在1998年开始,要求所有教师在七年制授课过程中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每个学期末自行制作诊断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建立了诊断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库。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将所要讲授的内容表达出来。例如诊断学教学中常常涉及到的心电图、心音、呼吸音等。

  实习方法改进.更新教学设备传统的诊断学实践模式单一,方法简单陈旧,一般采取直接到床头检查病人的方法,完全靠对病人的检查锻炼同学的动手能力。这种方法,一是需要病人的配合,甚至完全取决于病人的配合程度,否则达不到实习的效果;另外,实习教师往往是脱产的,他(她)往往对病人不熟悉,病人也往往由于自我保护,不让其他医生检查,这样就更容易造成教师与病人之间的矛盾,使实习失败 J。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1997年,在学院的支持下,购置了首批实践教学设施“心肺检查模拟人”4台,并购置了胸穿、腹穿、骨穿模型,在内科学教研室建立了诊断学实习专用教室。学生在实习病人之前,首先要经过模拟人的培训,对于胸部常见的体征进行认证,减少了对病人的实习时间,另外可以触摸或听诊到临床少见的体征,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另外,我们充分注意应用多媒体手段,在实习之前首先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掌握实习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为临床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完善教学理论体格检查是教育部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它对于学生下一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严格掌握体格检查方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临床医生。以往,实习教师大多数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进行体格检查,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体格检查的不规范,体现的只是个别人的体检水平。2001年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诊断学教材和其他参考资料,主编了《规范化体格检查手册及评分标准》,供全校七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实习使用,我们要求学生在实习之前一定通读该手册,使学生的体格检查手法和程序更加规范,减少了教学中的偏差,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提高操作能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的技术操作训练,大多要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才能完成,实际上,这些操作内容,诊断学教学的内容,教学大纲中已经明确要求掌握。我们在七年制教学中,首先通过将常用的技术操作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充分利用胸穿、腹穿、骨穿模型,学生在参观技术操作过程之前,首先由实习教师指导学习课件内容,并在模型上反复训练,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充分认识,避免操作的盲目性。制定技术操作的量化标准,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将学生按照住院医师标准来严格要求,实习结束后考核其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全身体格检查方法、胸膜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骨髓穿刺术、心电图操作等常规操作,并要求必须达到规范化要求。

  考试诊断学考试除了理论考试外增加了体格检查和技能考核。

  诊断学实习结束后,根据教研室制定的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和技能操作评分标准,在各个三级学科随机抽取病人,由教研室组织学生进行体格检查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

  结果通过几年来对七年制诊断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从以下几个方面收到成效:1)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2)体格检查准确性明显提高。3)教师教评成绩明显高于以往。

  留校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改善,受到科室的好评。5)七年制指导教师水平逐步提高,对自我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