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五类高危伤口的科学处理方式:关键时刻能保命
时间:2025-05-22 09:52:58
当伤口遇上危机:这些救命细节别忽视
生活中难免磕碰受伤,但有些伤口看似普通,背后却藏着致命风险。比如被生锈铁钉扎伤后贴个创可贴就完事?被野猫抓伤后随便冲冲洗洗?这些操作可能让伤口成为细菌的“狂欢派对”,甚至引发全身感染。今天咱们就聊聊五类高危伤口的科学处理方式,关键时刻能保命。
一、深而窄的伤口:细菌的“地下城堡”
被铁钉、木刺扎伤的伤口往往入口小、内部深,像一根吸管直插皮下组织。这种环境简直是破伤风杆菌的乐园——它们讨厌氧气,在深处疯狂繁殖后会释放毒素,引发肌肉痉挛、牙关紧闭等症状,严重时全身抽搐如“角弓反张”。
正确处理这类伤口要记住三不要:不要用创可贴封住(会闷住脓液)、不要用烟灰止血(增加感染风险)、不要用力挤压(可能把细菌推得更深)。正确做法是立即用干净纱布压迫止血,再用双氧水冲洗伤口深处(泡沫“滋滋”声就是在杀灭厌氧菌),碘伏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并尽快注射破伤风疫苗。
二、生锈金属划伤:警惕“铁锈刺客”
被生锈铁片划破皮肤,最怕的不是流血,而是破伤风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这两个“隐形杀手”。有个误区要纠正:生锈≠一定感染,但锈迹斑斑的金属往往带着泥土和腐败物,相当于给细菌开了VIP通道。
急救时记住“三遍冲洗法”:先用生理盐水冲掉表面铁锈碎屑(像冲咖啡渣一样耐心),再用双氧水深层灭菌(相当于给伤口内部做泡泡浴),最后用碘伏给伤口“镀”上保护膜。如果伤口超过1厘米深,别犹豫,24小时内去医院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它就像特种部队,能直接中和毒素。
三、动物咬伤:牙齿里的“生化武器”
被猫狗抓咬后,别被萌宠外表欺骗!犬齿造成的伤口呈喷射状,狂犬病毒能沿着神经“坐高铁”直冲大脑。有个真实案例:大爷被自家狗咬伤后只用白酒消毒,三个月后出现怕水怕风症状,确诊狂犬病后七天死亡。
记住“黄金五分钟处理法”:立即用流动水冲洗15分钟(相当于用20瓶矿泉水连续冲刷),配合肥皂水搓洗(破坏病毒脂质外膜)。深伤口要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加压冲洗,就像用高压水枪冲洗下水道。完成这些后,哪怕凌晨三点也要直奔医院打狂犬疫苗——它好比给免疫系统装“病毒识别雷达”。
四、烧伤:皮肤上的“热力战争”
滚油烫伤后涂牙膏?这是给伤口“糊水泥”!烧伤处理要遵循五字诀:冲(冷水降温30分钟,像给手机散热)、脱(剪开衣物避免撕扯皮肤)、泡(疼痛持续可再泡冷水)、盖(用保鲜膜代替纱布,避免粘连)、送(深度烧伤立即就医)。有个关键细节:冷水冲洗时要避开冰块,否则可能造成冻伤叠加损伤。
如果是化学烧伤,处理更讲究“对冲原理”:生石灰烧伤不能直接冲水(会产热爆炸),要先扫除粉末;强酸烧伤可用小苏打水中和,强碱烧伤则用醋处理。这些操作就像用灭火器精准扑灭不同火源。
五、污染伤口:泥土里的“细菌大军”
在农田被割伤后,伤口里的泥土可能携带产气荚膜杆菌,这种菌能在皮下制造“气体炸弹”,导致皮肤坏死、恶臭流脓。有位建筑工人被钢筋划伤后自己包扎,三天后整条腿肿胀如象腿,手术清出半碗腐肉。
处理这类伤口要像考古发掘般精细:先用脉冲冲洗器(类似洗车水枪)清除泥沙,再用镊子夹出肉眼可见的异物。医生可能会用“蚕食清创法”——分多次像剥洋葱般去除坏死组织。配合静脉输注抗生素,相当于在血液里布置“警戒线”。
高危人群预警:这些人的伤口容易“暴雷”
糖尿病患者脚上有个小伤口?这可能成为截肢导火索!因为高血糖就像给细菌“喂糖水”,会让感染呈燎原之势。免疫低下人群(如化疗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可能比细菌繁殖慢五倍,普通擦伤也可能演变成脓毒症。老年人伤口护理要特别注意:75岁以上老人破伤风死亡率超50%,比年轻人高20倍。
最后提醒:如果伤口出现“变色警报”——周围皮肤发紫(可能是坏死)、渗出液呈黄绿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出现红线向心蔓延(淋巴管炎),请立即就医。记住,正确处理伤口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给生命多上一道保险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