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出版部门: 《职业与健康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12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33/R
邮发代号: 6-124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29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职业与健康杂志
-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4-1257
- 国内刊号:12-113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高效氯氰菊酯对大鼠血液中SOD、GSH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高效氯氰菊酯对大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影响的检测,探讨其可能的毒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高效氯氰菊酯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经口灌胃30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体重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中SOD、GSH-Px活力和MDA含量;取脑、肝、肾、脾脏、睾丸组织称重,计算脏器系数,部......
作者:张汝楠;赵帅;王声远;尚佳琪;王琪;田超;高然;周晓蓉 刊期: 2017- 07
-
高效氯氰菊酯对大鼠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高效氯氰菊酯的毒性作用,根据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改变探讨其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高效氯氰菊酯低剂量组(20mg/kg)、中剂量组(40mg/kg)、高剂量组(60mg/kg)及对照组.经口灌胃染毒,时间为30d,观察高效氯氰菊酯对大鼠的一般状况及体重变化,计算食物利用率、脏器系数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含量.......
作者:赵帅;常雪莹;王苏仪;张汝楠;王琪;周晓蓉 刊期: 2017- 07
-
智能样品处理器联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鲫鱼中痕量镉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智能样品处理器联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鲫鱼中痕量镉的新方法.方法智能样品处理器联用微波消解进行样品前处理,优化选择2种消解液及其加入量,调整横向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佳状态直接测定样品中的痕量镉.结果镉含量在0~3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0.方法检出限为0.00035mg/kg,RSD为2.72%~4.88%,加标回收率为94.0%~98.7......
作者:刘杰英;胥艳;汪凤云;姜童祥;李海涛;巩飚 刊期: 2017- 07
-
青岛市大气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住院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
目的探讨青岛市大气污染物PM2.5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住院的影响,为研究大气颗粒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和大气颗粒物的治理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系统疾病(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资料,采用双向病例交叉的研究设计,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大气污染物PM2.5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住院的影响.结果在单污染物模型中,控制了温度的影响,P......
作者:马洪群;崔莲花 刊期: 2017- 07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其具有抗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神经营养及神经保护等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PEDF与糖尿病性肾病(DN)密切相关,PEDF可以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提示其具有抗炎症反应的......
作者:汪梦洁;李竞;高凌 刊期: 2017- 07
-
胜任特征模型在国内基层部队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理念和技术的普及,各界对于它的研究和应用也进行了扩展和完善.基层部队军事人员作为部队的主体,它的选拔、培养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介绍了胜任特征模型的相关概念,重点分析了胜任特征在国内基层部队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阐述了基层部队胜任特征的特点及展望.......
作者:方安琪;李红政;陈海燕 刊期: 2017- 07
-
高校教师健康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高校教师主要健康问题为整体健康水平低,慢性病发生率较高,疾病呈现年轻化等;分析影响其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教学科研任务重,承受压力大,休息时间不足,生活方式不健康等;从教师个人层面、高校管理层面及社会制度层面提出了准确定位角色、合理规划职业、学习健康知识、培育健康习惯等展望.......
作者:张宝;孙金海;孙欣然;任大扬;王新伟 刊期: 2017- 07
-
电磁辐射对暴露人群神经功能的影响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电磁产品被广泛地用于通信、医疗、遥控和军事等各个领域,电磁辐射也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目前我国拥有大量电磁辐射暴露人群,电磁辐射暴露防治刻不容缓.人脑是电磁辐射为敏感的靶器官,因此电磁辐射是否对暴露人群神经功能产生影响成为近年研究热点.综述电磁辐射暴露现状、生物学效应、流行病调查以及影响神经功能的机制,为电磁辐射暴露人员安全防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侯鹏飞;屈明玥;朱晓博;廖远祥 刊期: 2017- 07
-
职业人群健康素养研究进展
职业人群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职业人群健康与否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该人群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职业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职业人群健康素养已成为研究热点,作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职业人群健康素养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综述.......
作者:陈晨;高皓宇;来萌婧;付洪阳 刊期: 2017- 07
-
漳州市某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目的通过了解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压电蜂鸣器、中高压电容器、超高压电容器、高清摄像头及环形电阻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效果.方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法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工频电场、噪声、高温、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锆及其化合物、钴及其氧化物、铅及其化合物、四氢化萘、镍......
作者:温先华;曾燕萍;薛晓辉 刊期: 2017- 07
动态资讯
- 1 马来酸曲美布丁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的疗效
- 2 平顶山市1997-2006年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统计分析
- 3 利用计算机辅助判断血气分析的结果
- 4 某高校大三医学生营养状况、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
- 5 2005-2008年武汉市新洲区高一新生血清HBsAg和HBsAb监测报告
- 6 2012年云南省陆良县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 7 2010年佛山市禅城区幼儿园的消毒状况监测结果
- 8 日照市2004年下半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 9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生物材料时的抗干扰技术
- 10 SQA-V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仪与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结果比较
- 11 枸杞子抗癌作用及临床研究概述
- 12 2001年莱芜市糕点面包类食品卫生质量调查
- 13 重症监护室患者阴沟肠杆菌药敏分析
- 14 噪声指数法在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中的应用
- 15 标本采集方式不同对CO2-CP测定结果的影响
- 16 杭州市江干区印刷企业职业卫生现状
- 17 铜陵市两铸造企业工人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
- 18 临沭县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 19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
- 20 中西药的合理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