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出版部门: 《职业与健康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12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33/R
邮发代号: 6-124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29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职业与健康杂志
-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4-1257
- 国内刊号:12-113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尿铅检测方法应用研究进展
铅污染以及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铅是人体非必需元素,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在体内有蓄积作用,对全身各系统和器官有毒性作用,吸收后的铅主要通过尿液排除体外.血铅和尿铅为铅接触和铅负荷的主要生物监测指标,是相关行业职业健康检查和铅中毒诊断的重要依据.由于尿样基体组分复杂,尿铅浓度相对较低,浓度相对变化大,在测定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但其含量水平仍然需要用于了解现况暴露情况.诊断性驱铅试......
作者:韦义拢 刊期: 2012- 02
-
当代多元化护理模式探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逐渐取代了旧的医学模式,即每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现代护理观也是建立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上的多元化护理模式,即:把环境,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影响加以认真分析,并施以心身的整体护理.具体要求则是护理工作应多方位地开展其服务内容.......
作者:王学君 刊期: 2012- 02
-
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在某化工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对某化工企业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及风险分级,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及职业卫生管理建议.方法采用风险评估对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种类、接触、防护、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对该建没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氨、异丁烯、叔丁胺及二氧化氮进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水平,分别为中等、低等、低等、中等风险水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和管理建议.结论该企业拟实施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作者:宋伟;张荣 刊期: 2012- 02
-
吴江市某电子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检测
目的对吴江市某电子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检测,对超标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该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对该厂苯、甲苯、噪声、高温等18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发现印刷6车间的印刷岗苯检测结果不符合GBZ2.1-2007的要求,印刷7车间的检验岗甲醇检测结果不符合GBZ2.1-2007的要求;射出车间的4个检测点的噪声检测结果不符合GBZ2.2-200......
作者:王津江;王芳;邱峰;周晓峰 刊期: 2012- 02
-
平度市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平度市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状况,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方法2007年9月-2010年7月对平度市285家企业及其劳动者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方式填写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5家企业组织岗前、在岗、离岗体检率、建档率分别为12.28%、57.19%、2.81%、39.30%;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29839名,农民工24212人.农民工岗前、在岗、离岗的体检率分别为......
作者:李梅;刘之洋 刊期: 2012- 02
-
某金铅有限责任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某金铅冶炼厂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09、2010年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监测总合格率2007年为81%,2009年为92%,2010年为92%;其中铅尘合格率2007年为75%,2009年为100%,2010年为100%;铅烟合格率2007年为69%,2009年为96%,2010年为......
作者:汪润华 刊期: 2012- 02
-
某项目以焦炉气为原料合成甲醇装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某以焦炉气为原料合成甲醇装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防治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分析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结果检测生产性粉尘、物理及化学有害因素共23种,其中粉尘检测点位15个,合格点位8个,合格率53.3%;检测化学毒物18种,共计201个点位,其中氨的合格率为93.7%,其余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100%;噪声检测涉及37......
作者:刘丽丽;陈贵智;刘莉 刊期: 2012- 02
-
某施工台车操作人员振动暴露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施工台车作业人员振动暴露情况,我们于2010年8月对某施工作业台车的机械振动及作业人员振动暴露情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方法与标准1.1调查方法利用美国QUEST公司生产的振动积分器(VI-100)测量机械振动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利用美国QUEST公司生产的人体振动监测仪(HAVPRO)测量台车操作人员X、Y、Z3个轴向的全身振动(wholebodyvibration,WBV)暴......
作者:郝永建;邓致荣;刘亮;胡勇 刊期: 2012- 02
-
某医院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
目的了解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方法依照国家相关规定,使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检测某医院核医学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结果该医院核医学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65~2.32mSv,低0.90mSv,高3.99mSv,平均1.86mSv,各工种受照剂量差别较明显.结论该医院的核医学工作是非常安全的,但仍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降低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确保放射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杨星;任庆余;洪军 刊期: 2012- 02
-
苯职业接触工人尿中酚和黏糠酸监测结果及意义
目的通过对苯接触工人尿中酚和反-反式黏糠酸的监测与分析,开展低苯环境下苯接触生物标志物研究,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制鞋厂员工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尿液中酚和反-反式黏糠酸浓度,并对作业工人工作场所中苯浓度进行监测.结果接苯工人尿酚浓度与接苯浓度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尿中反-反式黏糠酸浓度与接苯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接苯工人班后尿中的反-反式黏糠酸浓度显著高于班前尿(P<0.05)......
作者:张茂棠;陈浩;梁宁 刊期: 2012- 02
动态资讯
- 1 大连市复治结核病耐药病例调查
- 2 支原体感染治疗药物的选择
- 3 重症监护室患者阴沟肠杆菌药敏分析
- 4 大连市不同行业职业危害因素接触现状调查
- 5 绵阳市城区中小学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 6 2006-2015年南京市新发尘肺病病例分析
- 7 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分析
- 8 天津市和平区1993~2004年食品行业行政处罚案件分析
- 9 石棉肺并发肺癌的病理特点分析
- 10 攀枝花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11 青岛市某VCT门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情况分析
- 12 急性铊中毒5例的急救与护理
- 13 汉中市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 14 上海市嘉定区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动态分布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 15 云南抚仙湖水体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
- 16 仪器检测幼稚粒细胞与显微镜方法的比较
- 17 2003-2007年石家庄市登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情况分析
- 18 牛乳与乳粉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测定法
- 19 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38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 20 聊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及HIV感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