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出版部门: 《职业与健康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12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33/R
邮发代号: 6-124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29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职业与健康杂志
-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4-1257
- 国内刊号:12-113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山东省海阳市108例戊型肝炎的调查分析
戊型肝炎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经介水和食物传播易形成暴发流行.海阳市2007年发生戊型肝炎108例,为摸清我市戊型肝炎的流行规律、找出可能的发病原因、传染的来源及污染的范围,进一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戍型肝炎在我市的发生和流行,我们对108例戍型肝炎病人均进行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由浩然;李金萃 刊期: 2008- 19
-
梧州市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分布及感染情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梧州市广州管圆线虫各种宿主分布和感染情况,为该市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剖检捕获之鼠193只,检测在梧州各镇野外采集的福寿螺150只,蛞蝓45条;检测集市销售的福寿螺89只、田螺50只、石螺115只、淡水蟹30只、淡水虾30只、淡水鱼50条.结果鼠平均感染率为2.07%、野外采集的福寿螺和蛞蝓感染率分别为1.33%、2.22%,其他宿主检测阴性.结论梧州市各镇野外均有福寿螺......
作者:黎炽森;黄贵彪;江毅;黎启明;陈洁宁;黄欢欣;李善华;蔡周梅 刊期: 2008- 19
-
2007年昆山市四种慢性病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昆山市慢性病发病现状,为4种慢性病(恶性肿瘤、脑卒中、糖尿病和冠心病)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依据昆山市2007年慢性病年报统计资料,对慢性病发病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07年昆山市4种慢性病发病率为702.04/10万,男性4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为773.47/10万,女性发病率为631.24/10万,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慢性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
作者:许寒冰;张婷;秦威 刊期: 2008- 19
-
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病因、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针对损伤部位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方法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结果统计显示,不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运动员损伤的部位和频率依次是踝关节>下肢肌肉群>膝关节>档部>胫腓骨>头面部>手指关节>腰背部.结论跆拳道运动突出腿的技术使用,从而造成膝、踝关节及下肢肌肉部位的损伤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但只要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仍会将损伤减小到......
作者:张胜林;杨天庆;田宇 刊期: 2008- 19
-
潍坊市医务人员吸烟状况与戒烟服务情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潍坊市医院医务人员的吸烟现况及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的情况,为医院持续控烟工作的改进提供科依据.方法对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参加无烟医院评比的单位,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5097名医务人员中有14.68%吸烟,96.0%的人知晓本单位开展无烟医院,95.5%的人赞同创建无烟医院;35.4%的人主动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14.1%的人曾经得到过戒烟方法与技巧的培训,43.7%的人打算学习戒烟的方......
作者:丁瑞英;刘会芝;陈刚 刊期: 2008- 19
-
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
目的掌握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170人为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Epidate3.02软件进行双录入核查,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镇18周岁以上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5.9%、糖尿病患病率为9.4%,超重占38.2%,肥胖占31.2%,血脂异常占38.8%,心肌梗死患病率为1.8%,脑......
作者:邢卫东 刊期: 2008- 19
-
不同监测系统报告的无锡市≤15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
目的分析不同监测系统报告≤15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情况,评价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工作.方法对比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乙肝病例报告情况,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锡市9个市(县)、区中只有3个地区存在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乙肝漏报现象.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与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报告比例为100:109.43.结论报告人员对乙肝病例定义未完全掌握,统一传染病报告......
作者:王旭雯 刊期: 2008- 19
-
北京市怀柔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危险行为及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做好该人群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打基础.方法对2004-2007年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进行分析.结果418名求询者中,男189人,女229人,多数因为性接触前来咨询检测,异性性接触为主;共检测出艾滋病(AIDS)病人2例,AIDS感染率为0.48%;2例均为性接触感染.结论自愿咨询检测人群是感染HIV的高危人群及高发人群,应进一步......
作者:张卫华;刘玉清;张明清 刊期: 2008- 19
-
福州市2006-2007年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
目的通过对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相关行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在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0879人次从业人员中,检出职业禁忌人员7650人,其中HBsAg阳性人数为7452人,占职业禁忌者的97.41%肠道带菌94人,ALT升高者91人,肺结核104人.不同年龄组的HBsAg阳性携带率......
作者:王依妹;陈敏红;应毓琳 刊期: 2008- 19
-
2007年广西大专新生HBsAg阳性率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2007年大专新生HBsAg阳性率变化情况,借以了解乙肝疫苗在广西青少年中的接种质量.方法收集2007年大专新生入学体检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地区、民族HBsAg阳性率,并与2006年资料比较.结果2007年广西大专新生HBsAg阳性率为7.9%,与2006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HBsAg阳性率为11.8%,女生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龙少康;梁新蓉 刊期: 2008- 19
动态资讯
- 1 儿童铅危害的高危因素及预防
- 2 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 3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应用与管理
- 4 重症监护室患者阴沟肠杆菌药敏分析
- 5 公共场所单位管理状况及对策
- 6 疫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 7 常熟市8家蓄电池生产企业车间空气中铅浓度的检测结果
- 8 牙膏中氟化物的电极定量测定法
- 9 北京市国家公务员体质现况及应对措施
- 10 北京交通大学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11 邳州市2001-2005年食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 12 连云港市计划免疫门诊工作现场督导情况分析
- 13 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法
- 14 北京市丰台区流动人口HIV、梅毒感染及相关行为特征调查
- 15 贺州市八步城区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
- 16 噪声性耳聋相关基因SNP的人群遗传相关研究进展
- 17 北京市某企业间苯二甲酸生产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分析
- 18 肥胖儿童与脂质测定
- 19 上海市宝山区医疗废物处置现状及管理对策
-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