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与健康杂志

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司美格鲁肽警示:视力杀手NAION风险突显

时间:2025-08-04 15:06:20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针对糖尿病与肥胖症的治疗需求持续攀升,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因其显著的降糖与减重效果备受关注。然而,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其潜在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发布的一项医疗产品安全警示,将这种药物推向了舆论焦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关联性风险被正式纳入监管视野,引发医学界与公众的广泛讨论。

全球监管动态:从警示到行动

WHO的警示并非孤立事件。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同步建议更新司美格鲁肽类药物的产品说明书,将NAION列为“非常罕见但需警惕”的副作用类别。这一决策基于多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分析,尤其是美国、欧洲等地出现的病例报告。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风险提示并非否定药物的临床价值,而是强调在用药过程中需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如同车辆行驶需同时关注油门与刹车系统。

药物作用机制与风险关联的医学解读

司美格鲁肽通过模拟人体天然激素GLP-1发挥作用,一方面促进胰岛素分泌以降低血糖,另一方面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从而实现体重控制。然而,这种对代谢系统的深度干预可能间接影响眼部微循环。NAION的病理机制与视神经供血动脉的突发性阻塞密切相关,而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通过改变血管张力或血液黏稠度,成为诱发这种“眼部中风”的潜在推手。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明确具体作用路径,但临床观察显示,用药患者出现NAION的比例较普通人群显著升高。

不可逆的视力威胁:NAION的临床特征

NAION被称为“静默的视力杀手”,其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伴随视盘水肿。这种病变的残酷性在于,如同电路突然断电,受损的视神经纤维无法再生,导致约70%的患者永久性视力损伤。数据显示,NAION已成为仅次于青光眼的第二大视神经病变,且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存在叠加风险。对于正在使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而言,若出现视野缺损、色觉异常等“预警信号”,需立即就医排查,时间窗的延误可能直接决定视力存留程度。

风险防控的三重防线

面对这一警示,医疗系统需构建多维防控体系:

1.临床医生端:在处方前全面评估患者视神经病变史、心血管风险因素,并建立定期眼底检查的监测机制,如同为患者佩戴“视力监测手环”。

2.患者教育端:需明确告知“视力突然模糊”不属于普通副作用范畴,而是需要紧急干预的医疗事件。用药期间避免长时间低头、剧烈运动等可能加剧眼压的行为。

3.药物监管端:国家药监局已启动不良反应强化监测,通过“药物安全雷达”实时捕捉风险信号。EMA的说明书更新建议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监管范本。

未来研究方向与争议焦点

目前关于司美格鲁肽与NAION的因果关联仍存在学术争议。部分学者指出,糖尿病患者本身即属于NAION高发人群,需通过大规模队列研究剥离混杂因素。此外,药物剂量、疗程长短与风险发生率的相关性尚未明确,这些“未解之谜”亟待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撑。WHO特别呼吁制药企业开展针对性上市后研究,以绘制更精确的风险谱图。

此次安全警示事件揭示了一个重要命题:在追求疾病治疗突破的同时,如何通过精细化风险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对于数百万正在使用或即将使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而言,既不必因噎废食,也需提高风险意识——医疗进步的本质,始终是疗效与安全的天平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