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夏季科学晒背养生指南
时间:2025-07-25 16:10:07
盛夏时节,阳光充沛,人体与自然界的阳气升发形成共振。背部作为“阳脉之海”的督脉所在,承载着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使命。中医理论认为,夏季晒背既能借天时培补阳气,又可疏通经络,但方法不当则易适得其反。
一、择时如择药:黄金时段的奥秘
上午9点至11点的阳光如同温润的药汤,此时紫外线中的UVB波段既能激活皮肤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又不会像正午烈日般灼伤肌肤。研究发现,人体表皮细胞在此时间段对光能的转化效率最高,持续20-30分钟的日光浴,相当于为骨骼注入天然“加固剂”。需特别注意的是,三伏天期间若遇极端高温,可将时间微调至晨间7-8点,避免地表反射热加重体感不适。
二、晒背的精准定位:阳脉激活三部曲
脊柱沿线的督脉如同人体的“能量中轴线”,晒背时应重点暴露第七颈椎(大椎穴)至尾椎区域。肩胛骨内侧的肺俞、心俞等穴位,在阳光刺激下能增强心肺功能,对于伏案工作者常见的肩颈僵硬有显著改善作用。建议采取俯卧位或坐姿前倾姿势,使光线均匀覆盖整个背部,犹如用无形银针同时刺激十二经脉的背俞穴。
三、体质差异的智慧把控
阳虚体质者晒背时可适度延长至40分钟,期间若觉背部温热如敷暖贴,说明阳气正在升发。但阴虚火旺人群需严格控制时间,当皮肤出现玫瑰色红晕即应停止,避免伤及阴液。老年人因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建议采用间歇式晒法:每晒10分钟移至阴凉处饮水休息,重复2-3个循环,既保证效果又防止脱水。
四、被忽视的协同禁忌
晒前2小时内食用苋菜、无花果等光敏性食物,可能引发日光性皮炎,这种现象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会放大紫外线损伤。建议搭配饮用陈皮山楂茶,既能促进气血运行,又可中和体内湿热。需特别注意,晒后3小时内不宜立即冲凉,此时毛孔处于开放状态,骤遇冷水易致寒湿内侵,可用干毛巾蘸去汗液后更衣。
五、特殊人群的防护策略
皮肤癌高危人群或正在服用磺胺类药物的患者,建议采用“间接晒背法”:身着白色苎麻衫进行日光浴,利用织物的透光性实现温和的能量转换。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遮光,因神经末梢对温度感知迟钝,建议晒背时穿棉袜并定时检查皮肤状态。孕妇群体宜选择树荫下的散射光环境,以间接方式获取阳气补给。
六、现代医学的辅助验证
红外热成像研究显示,科学晒背能使背部温度升高1.5-2℃,这种热效应持续4-6小时,相当于为内脏器官提供天然热疗。血液流变学检测证实,规律晒背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提升12%,微循环改善效果堪比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对于紫外线过敏者,可采用波长在600-1000nm的近红外光疗设备进行替代治疗。
在实践过程中,建议制作“晒背反应记录表”,详细记录每次晒后的睡眠质量、排便状态及精力变化,通过3-4周的周期观察,逐步摸索出个性化的养生方案。当出现头晕目眩或心悸症状时,可立即按揉内关穴,并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这种融合古今智慧的养生法门,正成为现代人连接自然节律的健康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