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与健康杂志

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初伏养生指南:运动饮食起居三要诀

时间:2025-07-21 17:43:07

初伏时节,阳气升发至一年中最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顺应自然规律,阳气外浮而内虚,稍有不慎易被暑湿所伤。如何在此时通过科学运动与饮食调养,达到生阳安神的双重效果?以下从运动、饮食、起居三方面展开详述,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建议。

一、动以生阳:温和运动唤醒身体活力

初伏运动需遵循“避暑不贪凉”原则,选择清晨6-7点或傍晚17-18点阳气相对平和时段进行。中老年人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动作如春风拂柳,既能疏通经络又可避免大汗耗气;上班族可选择游泳或慢跑,每次20-40分钟,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如同给身体做“温水按摩”。需特别注意:运动后毛孔张开,忌立即冲凉,应以干毛巾及时擦汗,待心率平稳后再沐浴,避免寒气趁虚而入。

学生群体可尝试晨间散步搭配深呼吸,利用校园林荫道作为天然氧吧。运动后补水需少量多次,推荐淡盐水或含电解质饮品,如同为干渴的土壤缓慢浸润,更能预防脱水性头晕。若出现心慌、恶心等先兆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颈部大动脉,并饮用200ml常温淡盐水。

二、食以安神:清淡饮食调和阴阳

夏季脾胃运化功能减弱,饮食当遵循“多酸多甘、补气去火”原则。推荐“初伏6宝”中的黄鳝与鱼肉,前者补气效果堪比人参却不燥热,后者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给血管涂上天然润滑剂。湿热体质者可用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赤小豆似微型扫帚清扫体内湿浊,冬瓜如天然空调降温解暑,生鱼则负责修复疲惫的脾胃。

上班族午餐可参考“北方头伏饺子”习俗,馅料选用茭白、虾仁等甘凉食材,比普通肉馅降低30%消化负担。学生群体宜多食节瓜鸡脚汤,胶原蛋白与矿物质组合像钢筋水泥般强健骨骼,搭配绿豆汤作为课后点心,既能清心火又避免冰淇淋的寒湿刺激。需特别注意:辣椒、花椒等辛辣食材如同体内点火器,易诱发口腔溃疡;过食冷饮则像给胃部浇冰水,会导致阳气衰微。

三、起居有常:顺应天时的细节养护

睡眠是初伏养阳的关键环节,建议22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午间15-30分钟小憩如同手机快充,能快速恢复下午的工作精力。居室空调温度应设定在26-28℃,与室外温差不超过5℃,避免频繁出入冷热环境导致阳气耗散。情绪管理方面,可每日晨起冥想10分钟,想象阳气如金色暖流灌注四肢百骸,配合《高山流水》等古乐调节自主神经。

特殊人群需额外防护:心血管疾病患者晨练前可含服3-5粒丹参片,如同给心脏加装缓冲垫;糖尿病患者运动后应及时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性眩晕。若出现高热、抽搐等重度中暑症状,需立即就医,急救等待期间可用冰袋轮换敷于腋下、腹股沟等散热核心区。

初伏养生本质是把握“外热内寒”的特殊体质状态,通过运动生发阳气如添柴续火,饮食调理似细雨润物,起居节奏若合拍而舞。坚持这三大原则,便能借助天时之力,为全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