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与健康杂志

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三甲医院评审:感染控制与急诊响应定生死

时间:2025-07-09 09:42:52

在广东某三甲医院的评审现场,空气凝固得能拧出水来。卫生评审专家组的目光像探照灯般扫过每一份文件,最终停留在两份关键报告上——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与急诊响应时间的记录表。这两份看似普通的数据,却成为决定医院命运的“生死状”。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私下透露:“感染控制和急诊响应是医疗安全的‘任督二脉’,打通了才能谈高质量发展。”

感染控制:看不见的战场决定看得见的评分

根据WS/T 592—2018《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专家组会逐条核对医院是否建立“从手卫生到器械消毒”的全链条防控体系。某医院曾因ICU病房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缺失被一票否决,专家解释:“这就像打仗不戴头盔,再漂亮的战术都是徒劳。”而2022年版新评审标准更强调“动态管理”,要求感染控制必须融入日常操作,例如手术室耗材开封后的使用时效记录、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流程等。一位三甲医院院感科主任坦言:“专家组甚至会用荧光剂模拟污染物,测试保洁人员的消毒操作是否规范。”

急诊响应:秒表上的生死时速

在急诊科评审环节,专家组的计时器从患者踏入大门那一刻就开始跳动。标准要求“首次接触医护人员时间不超过3分钟”,而电子健康记录系统会精确到秒级追踪从分诊到处置的全过程。某医院因夜间急诊医生响应延迟47秒被扣分,评审组长当场比喻:“心梗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120分钟,47秒足够让心肌坏死面积扩大2%。”更严峻的考验在于突发事件响应,例如群体伤事件中,专家组会模拟评估医院能否在“时间窗口”内完成伤员分级、资源调配等关键动作。

医疗质量的“冰山理论”

表面评审条款背后,藏着专家组真正的考量逻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求医院建立“临床路径优化+质量追踪”的双轮驱动机制。例如剖宫产手术的抗生素使用时机、化疗药物的剂量核对流程,这些细节会被放大审查。一位资深评审员透露:“我们看的不是制度有没有上墙,而是护士在换药时会不会自然执行‘三查七对’。”

患者满意度:温度计里的硬指标

当技术指标难分高下时,患者满意度便成为“终极砝码”。专家组会调取住院患者的匿名评价,重点关注“医护人员是否解释治疗方案”“疼痛管理是否及时”等细节。某医院因一位患者投诉“夜间呼叫铃响应慢”被要求提交整改报告,专家组成员引用管理学界名言:“伟大的系统来自于微小的完美,而医疗恰恰是100-1=0的行业。”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评审战中,广东某医院院长总结出破局关键:“专家要的不是完美的数据,而是数据背后可复制的安全文化。”当感染控制成为肌肉记忆,当急诊响应化作条件反射,这些藏在细节里的魔鬼,终将蜕变成守护生命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