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深圳医疗评审冲刺关键策略
时间:2025-06-30 09:23:02
随着深圳卫生评审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各家医疗机构的材料整理与漏洞排查工作已进入关键期。作为直接影响评审得分的核心环节,如何系统化呈现材料、精准定位隐患、突出质量优势,成为当前最迫切的课题。
医疗记录:用数据织就安全网
医疗记录是评审的“血液系统”,需实现结构化、可追溯管理。建议按科室建立三级目录体系:基础病例归档(按病种分类)、危急值处理记录(附分析报告)、交接班日志(含电子签名确认)。例如,急诊科需重点补充抢救室床位使用率统计表,并附近三个月危重症患者分流方案优化记录。可借鉴高速公路ETC通道的设计理念,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设置“强制校验节点”,在文书提交前自动核查完整性,规避缺项风险。
患者反馈:将声音转化为质量杠杆
当前47%的扣分点集中在患者体验维度。建议建立“双轴分析模型”:横轴按门诊/住院/急诊划分反馈类型,纵轴按响应速度、解决效果分级标注。特别需注意收集术后疼痛管理、候诊时间超限等高频问题,形成闭环改进报告。可引入“红绿灯预警机制”——绿色标注48小时内解决事项(如设备报修),黄色标注流程优化类问题(如检查预约流程),红色标注制度性缺陷(如麻醉复苏室管理规范),每类问题需附PDCA改进证据链。
设备清单:合规性背后的隐形战场
设备管理常被误认为“达标即可”,实则存在三大隐性雷区:一是购置批文与编制数匹配度(需提供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文件原件);二是急救类设备校准记录的连续性(如除颤仪每月放电测试数据);三是共享设备的权责分配协议(如影像科与急诊科CT使用调度表)。建议采用“三色标签法”分类管理:红色标签设备(如呼吸机)需提供每季度维护视频记录,黄色标签设备(如监护仪)附操作人员资质证书,蓝色标签设备(如信息化终端)加装使用日志追踪模块。
漏洞修复:从灭火到防火的质控升级
针对评审组近年关注的三大高危领域,需建立预判性防控体系:一是急诊资源配置,可通过“时空折叠法”优化布局——将日间闲置的体检中心通道改造为急诊备用分流区;二是重症医学科人力缺口,推行“1+N弹性排班制”,主诊医师带教3名规培生形成战力单元;三是麻醉复苏管理,开发“智能离室评估系统”,自动抓取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生成离室建议书,规避人为判断误差。
高分突围:软实力建设的五个支点
在基础材料达标的前提下,真正拉开分差的是质量文化的可视化呈现:①质量目标达成率曲线图(对比行业基准线);②风险管理案例集(含近两年应急预案演练影像);③法规更新应对台账(展示新颁标准转化落地方案);④跨科室协同创新项目(如药械联合不良反应监测);⑤患者安全文化测评报告(含医务人员认知度调查)。可参照智能手机系统更新模式,设立“季度质量迭代日志”,用版本号标注每次改进的亮点功能。
距离材料提交窗口关闭仅剩72小时,建议采用“四维校验法”做最终核验:时间维度核查近三年数据连贯性,空间维度比对各科室材料关联性,人员维度确认签字授权完整性,技术维度测试电子文档可读性。记住,评审不是终点而是质量进化的新起点——那些被标红的整改项,终将成为撬动医院转型升级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