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卫健委通知!部分医护将失抗疫优待?
时间:2025-05-12 09:53:32
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平息,那些曾经在抗疫一线冲锋陷阵的医务人员们,他们的付出与奉献将永远被铭记。然而,近期卫健委发布的一项重要通知,却让部分医务人员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他们将无法再享受抗疫相关的特定待遇或奖励。这一消息无疑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何会有这样的调整?又将对哪些医务人员产生影响?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
自疫情爆发以来,无数医务人员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投身到紧张而艰巨的抗疫工作中。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长时间奋战在隔离病区、发热门诊等高风险区域,为患者提供精心治疗,为防控疫情筑起坚固防线。为了表彰他们的英勇付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涵盖专项培训、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多个方面,旨在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与激励。
但如今形势发生了变化,卫健委此次通知明确指出,自 2024 年 1 月起,不再制发涉疫相关证书,包括“卫生应急奖牌”“卫生应急荣誉证”等,也不再延续疫情防控期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倾斜政策。这意味着,那些原本依据这些特殊政策有望获得相应待遇提升或奖励的医务人员,将失去这部分机会。例如,一些地区规定参与抗疫一线工作满一定时长的医务人员,在职称评审中可不受论文、科研等限制,或者予以加分晋级。政策调整后,他们将与其他未参与抗疫的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凭借常规的业务能力和成果来竞争职称晋升等机会。
对于这一变化,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去理解。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整个社会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回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重建。医疗资源也需要重新统筹规划,回归到日常医疗救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常规工作轨道上。抗疫特殊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应对紧急状态下的人力调配和激励需求,当紧急状态解除,政策的适时调整是符合整体发展逻辑的。
这并不意味着对医务人员抗疫贡献的忽视或否定。他们在疫情中的拼搏与牺牲,早已深深烙印在社会的记忆之中,成为这个时代精神的丰碑。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奖励与激励方式需要更加契合当下的发展需求,向着更公平、可持续的方向转变。而且,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依然承担着繁重的任务,面临着各种挑战,他们的价值和付出同样不可估量,理应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常态化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来保障其权益和发展。
当然,对于那些因政策调整而可能受到影响的医务人员个体而言,难免会有一些失落感。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促使他们更加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无论是否能享受到抗疫特殊待遇,他们所积累的宝贵抗疫经验、练就的精湛医术以及培养出的团队协作精神,都将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熠熠生辉的财富,助力他们在医疗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为守护民众健康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
卫健委的这一通知标志着抗疫政策的一个阶段性转折,虽然部分医务人员无法再享抗疫相关优待,但他们的功绩不会因政策的调整而被磨灭,医疗行业的前行步伐也将在这一变革下更加稳健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