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与健康杂志

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央视曝光!神药真相令人胆寒

时间:2025-04-27 10:49:35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朋友圈似乎成了各种“神奇”事物的集散地,从养生秘籍到减肥妙招,再到号称能“包治百病”的神药,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然而,当这些所谓的“神药”被央视等权威媒体一一曝光时,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曾经让我们深信不疑的“奇迹”,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这些“神药”往往披着科学的外衣,打着“传统秘方”“高科技提取”等旗号,利用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疾病的恐慌,进行夸大其词的宣传。它们承诺能迅速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甚至延年益寿,仿佛只要一服用,就能立刻摆脱病痛的折磨。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以某款曾在朋友圈风靡一时的“减肥神药”为例,它声称无需节食、无需运动,只需每天服用一颗,就能轻松瘦身。无数爱美人士被其诱惑,纷纷掏钱购买。然而,服用后不仅效果大打折扣,更有甚者出现了头晕、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经过专业机构检测,这款“神药”中竟然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违禁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再比如,一些针对老年人的“降压神药”“降糖神药”,也常常以“纯中药制剂”“无副作用”为卖点,吸引老年人纷纷购买。但这些药物往往未经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无从谈起。有些甚至为了追求所谓的“疗效”,非法添加了西药成分,导致老年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过量摄入药物,引发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这些“神药”为何能在朋友圈大行其道,甚至骗过不少人的眼睛呢?一方面,这与人们缺乏科学素养和健康知识有关。很多人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容易被商家的虚假宣传所迷惑。另一方面,也与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有关。朋友圈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交圈,信息传播速度快,且往往基于信任关系进行分享。因此,一旦有人推荐某款“神药”,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人盲目跟风购买。

监管的缺失也是导致“神药”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国家对于药品的生产和流通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朋友圈等微商渠道往往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一些不法商家正是利用这一点,逃避监管,大肆售卖假冒伪劣药品。

面对朋友圈疯传的“神药”,我们应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上当受骗呢?首先,要增强科学素养和健康知识,学会辨别真伪信息。对于任何声称能“包治百病”的药物,都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其次,要理性对待朋友圈的分享。即使是熟人推荐,也要自己多做功课,查证药物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最后,要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发现有人在朋友圈售卖假冒伪劣药品,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神药”的温床。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每一款药品,不要被虚假宣传所蒙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自己的健康,避免陷入“神药”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