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与健康杂志

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以患者为中心:医疗行业的未来趋势解析!

时间:2024-12-27 10:44:01

在医疗领域,“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成为现代医疗服务的核心。这一理念不仅强调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关注患者的主观体验和感受。那么,究竟什么是“以患者为中心”,它又是如何影响医疗实践的呢?

“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逐渐应用于临床医疗和健康照护中。198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湖岸地区医疗中心首次将这一概念付诸实践,标志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模式正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此后,该模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在于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关注其个体化需求。这意味着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仅要提供专业的医疗技术,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背景和个人偏好。通过这种方式,医疗服务不再是单向的技术操作,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患者在其中扮演着积极参与的角色。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医生通常会以患者的“参与积极性”为中心。研究表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诊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患者只是被动接受医疗服务,盲目附和医生的建议,往往会降低治疗效果。因此,医护人员会尽力调动病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治疗决策中来,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为了更好地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模式,许多医疗机构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持。例如,Patient-Centered Medical Home(PCMH)就是一种由信息系统支撑的先进医疗模式。它旨在建立强健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追求更好的健康、更好的医疗服务以及更低的成本这三大目标。这种模式下,患者的需求和偏好被更加重视,医疗服务也变得更加高效和个性化。

在实际运作中,“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模式还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要求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关系。这不仅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此外,该模式还强调多学科团队合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评估和综合的治疗。

除了技术和流程上的改进,“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模式还需要政策和文化的支持。在一些国家,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这一模式的应用和发展。同时,医疗机构也在不断探索符合本国文化背景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模式,以期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仅是医疗服务的一种新模式,更是对传统医疗服务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倡导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加强人文关怀,实现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未来医疗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