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论文发表前无法回避的三个核心问题
时间:2024-08-19 10:57:51
身为科研人员,无论是在校学生、高校教师,还是科研院所的同仁,都无法逃离论文的撰写这一任务,无论你是出于主动热爱,还是被动接受。论文的撰写过程自然包含了修改的环节,它是论文撰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论文的修改可以细分为多种情况,例如,初稿完成后需要进行多次修改,以避免论文出现明显的瑕疵,或者进一步提升论文的质量。在投稿前,更需要按照目标期刊的要求进行细致的修改。此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论文修改习惯和方式,那么,哪些方式更为有效,值得大家借鉴呢?
尽管大多数投稿都会面临退稿的情况,而且退稿时能得到有价值反馈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每次退稿都为我们提供了修改论文的契机。有时,我们还会遇到退修的情况,此时编辑与审稿专家会给出或多或少的修改建议。那么,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文修改的心得体会。
论文发表前,有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先来一一审视:
问题一:论文完成后,大家通常会怎么做?
有些人会选择将写好的论文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投稿,而有些人则会立即投稿。我的建议是:在论文完成后,先进行仔细的修改,然后根据目标刊物的要求,对格式、文字和排版进行调整,之后就可以直接投稿了。
问题二:大家都是如何修改论文的?
大多数人习惯于在电脑上对电子版论文进行修改,这就涉及到了论文修改的方式。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不在纸质版的论文上进行修改呢?有些人可能会说打印不方便,或者没有纸质版修改的习惯。那么,谁来帮助我们修改论文呢?是否可以让编辑先帮忙看一看?对此,我的建议是:采用“333”修改原则。
问题三:面对退稿或退修,大家应该如何应对?
众所周知,由于很多期刊编辑部人手短缺,很多编辑是由学校教师兼职的,专职的期刊人员较少,而每年的收稿量却越来越大,尤其是核心期刊,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因此,很少有期刊会给作者提供详细的退稿或修改意见。当然,也有少数期刊会给出这些建议。比如,有一个真实的笑话是,有人收到了某刊物的审稿结果,审稿意见只有一个数字“2”,让人哭笑不得。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收到的退稿通知邮件里,退稿原因仅为“13”。
如果你收到了编辑部发来的退稿意见,或者在投稿系统里看到了审稿意见与退稿建议,那么恭喜你,你撞大运了。我的建议是:根据这些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当然,如果你不完全认同编辑与审稿专家的意见时,你应该怎么做呢?我的建议是:不能忽略这些意见,也不能与编辑产生冲突或被编辑认为你在怼他。我曾有过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在一个刊物投稿后已经被录用并排版了,但编辑又发来了一个修改意见。如果按照这个意见修改,论文几乎需要重写。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个修改意见其实是不妥当的。结果,我因为与编辑的意见不合而被退稿了。
针对上述情况,我的综合建议是:(1)逐条修改意见,并逐条撰写修改回复;(2)用其他颜色标注出修改的地方,以便编辑与专家能够清楚地看到;(3)提供一个修改说明,按照修改意见逐条进行回应。
此外,对于编辑与审稿专家的修改意见,我们是应该无条件服从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呢?我的建议是:在最大限度内修改论文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又不是顽固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