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职业与健康》杂志,为半本月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职业与健康》杂志已被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度(CJFK)、美国化学文摘(CA)、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科技数据库收录。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全科医学杂志。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卫生毒理学研究及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技术;劳动防护工程技术及评价;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交流;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等。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邮政编码:300011电话:(022)24333470,24333471传真:(022)24333470,24333471E-mail:zgzyyjk@yahoo.com.cn
思辨论文正文写作的八种框架构建策略
时间:2024-08-13 15:04:38
在撰写思辨论文的过程中,如何系统地组织正文内容,尤其是就某一特定问题从多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是每位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为确保论证的条理清晰与逻辑严密,构建坚实的框架依据至关重要。本文归纳了八种推荐的框架构建策略,旨在帮助作者更有效地组织论文正文。
一、直接应用对口理论及其维度
当存在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成熟理论时,可直接借鉴该理论的具体维度作为框架依据。例如,在《“一带一路”沿线73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分析》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将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划分为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和普及化教育三个阶段,从而系统地阐述了研究问题。
二、迁移相关理论的适用性维度
若某一理论虽非专为当前研究设计,但其核心思想对研究问题具有启示意义,可通过阐述其适用性,将该理论的维度迁移至当前研究中。例如,《创新创业教育何以成为国家行动——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政策议程研究》一文,通过详细分析多源流理论在教育政策领域的适用性,成功地将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个维度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分析中。
三、依托公认经验与常识维度
在缺乏成型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可依托广泛认可的现实经验或生活常识来构建框架。如《“以谣辟谣”:政府回应中的特殊现象及其解读》一文,作者基于政府应对谣言的普遍情境,将“以谣辟谣”现象划分为政策议程型、官员庇护型和危机事件型三类,展现了经验总结在框架构建中的独特价值。
四、概念拆分与比较中的维度提炼
通过对核心概念进行拆分,并在比较中提炼具体维度,可以形成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框架。《国际学术人才市场中我国学术职业竞争力及其提升路径》即通过拆分“学术职业”为“学术”与“职业”,并在与相似概念的对比中,提炼出学术职业的三大本质属性维度。
五、核心概念界定中的维度探索
从研究内容中提取核心概念,并通过界定该概念的过程来探索其内在维度,是另一种有效的框架构建方法。《教学切片分析:一种新的课堂诊断范式》通过界定“教学切片”作为范式所包含的共同体、问题域和思考方法三个要素,明确了论文的分析框架。
六、已有框架要义的迁移与融合
结合已有解释框架的核心要义,根据研究问题的特殊性进行迁移与融合,能够创造出既符合逻辑又贴近实际的分析框架。《“就近入学”政策的舆论分析》便成功地将舆论冲突的认知与程序冲突维度应用于分析具体政策的舆论反应中。
七、综述共性观点与情境整合
通过综述已有研究的共性观点,并结合研究问题的特定情境进行整合或迁移,是构建框架的另一途径。《“过日子”逻辑与农民的教育选择》和《教师权威:对正被放逐的一种教育理性慎思》分别展示了如何通过归纳共性观点并融入新维度,或直接将共性观点迁移至新情境中来构建框架。
八、核心概念拆分与整体-部分推导
将核心概念拆分为多个子概念,并利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推导出具体维度,是一种深入剖析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孩子为何更加难教——人性教育学立场的重思与确立》通过拆分“人性思维方式”为“人性”与“思维方式”,进而推导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思维方式转变的分析框架。
九、总结
上述八种框架构建策略为思辨论文正文写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不直接呈现框架依据,论文也能成功发表,但明确的框架依据不仅能够增强论证的说服力,还能帮助作者梳理思路,提升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建议作者在撰写论文时,积极采用这些策略,以构建清晰、系统的分析框架。